安意如


disconnected
主题工具

[人生若只如初见]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

... 发表于 2006-10-14 21:41  ... 14785 次点击

自从知道李益和霍小玉之间的情事以后,每次读到这首《写情》都会觉得这是一双可怜人的写照——

水纹珍簟思悠悠,千里佳期一夕休。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。

你也许曾经遇上一个人,你与他相爱,以为他是你全部的需要和存在的意义,你爱他,如生如死静如呼吸。然而有一天你们分手了,得已不得已情愿不情愿。声嘶力竭歇斯底里愤怒悲伤安静压抑,而那个人就那样消失于你的世界了,同时,他静默地关闭了你通向他世界的门。

天国的阶梯,消失在云间,你仰头瞻望思念的余光,只看见蓝天上白云轻轻流动,天上圣门已阖,在安静的甜黑的夜晚你想念他,思念若水滴,还没落泪,就干了。

如果你为一个人切骨般痛过,你就会明白李益在说什么。他说,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。失去了那个人以后,他再也没有千金一刻的春宵,也没有了风清月白花下相偎相诉的良辰美景。

有时越是情深意切,表达出来的情感就越淡越正,越好的茶,越不会以苦涩凌人.像元稹花样文章悼亡也归平静,千言万语只是一句“贫贱夫妻百事哀”,苏轼文中仙豪,十年夫妻情深似海也只能说出: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。”李益的《写情》也是如此,心底有百般忏悔也只能化做一句"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"的叹息。

李益的诗是那样好,边塞诗雄浑有力,闺情诗清雅有致。“大历十才子”中他是翘楚。说他好,是说得出,拿得出根据,曾读他的诗,精彩处叫人忍不住扬眉动目,意态飞扬,他的“几处吹笳明月夜,何人倚剑白云天。”(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》)有太白的豪放高迈气,再有“别来沧海事,语罢暮天钟。”(《喜见外弟又言别》)又得杜甫的沧桑沉郁之味。他还有一首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边塞诗之一,诗云:

回乐峰前沙似雪,受降城下月如霜。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——李益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

这首诗是李益边塞诗的代表作,气势雄浑,苍劲幽远,我觉得气势意境都不像经历过“安史之乱”的离乱。反而很有盛唐恢宏之色,可以和王昌龄的边塞诗比肩。

李益生长的陇西,曾是汉唐历年的征战之地,当年西汉名将霍去病就曾在那里驰骋拼杀,因而留下了很战争遗迹,其中最著名的要算“受降城”,它是汉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接受匈奴投降的遗址。李益幼年时就经常在这些战争遗迹上凭吊那些曾叱咤疆场的英雄。长大后也曾经历“安史之乱”。 他有才情,又有丰富的经历和广博的见闻,是得天独厚的才子,如果他不是遇上霍小玉的话,也许他的人生会有另一种明亮。

那是在唐大历年间,那一年,霍小玉初初长成一个明艳无伦的少女,承母亲的旧技,做歌舞妓待客。清丽可人的她恰似一夜芙蕖迎风涉水而来,艳名动长安,而李益赴长安参加会试,中进士及第,少年登科,更是春风得意,他的诗每每是墨迹未干,长安的教坊乐工就千方百计地求来,谱上曲子让歌姬吟唱,长安无数豪门贵族请画工将他所写的《征人歌》、《早行将》等诗,绘在屏帏上,视为珍品。大历年间的长安城无人不知李益,李十郎的诗名。

《唐宋传奇集——霍小玉传》里说:“生门族清华,少有才思,丽词嘉句,时谓无双。”要知道知李益在笔记小说中形象并不好,和绝色佳人霍小玉的这段生死畸恋,几乎使他的诗名丧尽,很多人只记得他是那“才子佳人”故事里始乱终弃的负心人。因此小说里对他这样的评价应该算是比较真实可信的。

日渐地,霍小玉也听闻了他的才名,她在饮宴间时常会唱到他的诗词,李益的《江南曲》她唱来格外悠然婉转。

每每当霍小玉慢转明眸,轻舒玉腕,按弦调歌唱:“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;早知潮有信,嫁给弄潮儿。”她神色幽怨,就好似兰花瓣落玉露。一唱三叹,似大珠小珠落玉盘。与她同席的人不免难过忧伤,却更被小玉的清新雅治袭倒。流连忘返。从一开始霍小玉和李益之间就有一种明明暗暗地牵扯,生生死死纠缠不休。久了,也有人知道长安名妓霍小玉唱李十郎的诗词是尽得其中三味。再后来,连母亲也看出她对这个李益有些意意思思。

霍小玉能体会到李益诗中怨妇那种无可奈何的孤寂心情,因为心里始终摇晃着的悲凉,她本身也是这样无可奈何的一个人,父亲是唐玄宗时代的武将霍王爷,母亲郑净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侍姬。在她身怀六甲的时候, “安史之乱” 起,霍王爷在御敌时战死,王府中人作鸟雀哄散,郑净持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霍小玉流落民间。长大后,困于生计,她做了卖笑陪欢的歌舞妓。

有时候她会想,如果,没有“安史之乱”的话,她霍小玉会有怎样的人生?然而人生没有那么多回寰的余地,如果知道结果,母亲郑氏是不会请求街坊十一娘引着李益来见霍小玉的。

结果他们见了面,和所有花好月圆的故事的开始一样,他们一见钟情情投意合情意绵绵难舍难分。才子生在这世上本来就是要配佳人的,就好象天上浮云,水里游鱼,是天造地设的安排。

不久朝廷派李益外任为官,李益打算先回陇西故乡祭祖探亲,来年走马上任,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再派人前来迎接霍小玉完婚。

她疑心灼灼,半是惊喜半是忧,说起来,好象还是忧多一点,她霍小玉阅历无数男人,男人如风筝,好放不好收这点的警觉还是有的,李益为了安抚她,取过笔墨把婚约写在一方素绫上:“明春三月,迎取佳人,郑县团聚,永不分离。”

我觉得,李益对霍小玉也是真心的,他写婚约时是真心要娶她,没有负心的意思。只是做人往往都在太天真,以为说出的话,写下的约就成了不可动摇,坚如金石的东西,我们都太一厢情愿,忘了人事无常。要留有一线余地,他和她这边山盟海誓,那边父母忙着和人家海誓山盟,帮他跟豪门卢氏之女定下了亲事。

卢姓,韦姓,裴姓一直都是唐朝很有权势的豪门世家,李益可能看到卢家女有权有势,温柔贤良,心里也活动了,就和卢氏结为夫妻。

于是整整一年过去了,霍小玉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。任她望穿秋水,仍然不见李益的踪影,气得精神恍惚,病倒于床。写到这里,大约人都会以为霍小玉会痴情重病而死,这是没错的,然而霍小玉要仅仅是这样千篇一律的柔弱,我想我也不用在这儿细细的描摹故事了。大不了又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,这么多年也着实看够了.

后来李益来见她了,可惜是被长安城中一位黄衫侠客绑架来的,见了李益,霍小玉又爱又恨,心知两人已经是覆水难收。小玉决绝是女子中罕见的,在她临终前,紧握李益的手臂道:“我为女子,薄命如斯,是丈夫负心若此!韶颜稚齿,饮恨而终。慈母在堂,不能供养。绮罗弦管,从此永休。徵痛黄泉,皆君所致。李君李君,今当永诀!我死之后,必为厉鬼,使君妻妾,终日不安!”

这话够狠够绝,她再不说“今生已过也,愿结来生缘”的话,只是一路惊绝到底,极爱翻成了极恨。似琵琶行的三叠——急管哀弦。逼得人透不过气来,他和她之间正应了那诗的上半句:水纹珍簟思悠悠,千里佳期一夕休。

后来李益经常在精神恍惚间常看到有男子模样的人和卢氏来往,误以为卢氏有私情,常常打骂卢氏。《唐才子传》中说他:“益少有僻疾,多猜忌,防闲妻妾,过为苛酷,有散灰扃户之谈,时称为“妒痴尚书李十郎”。这不奇怪,稍微有点人性良知的人,都会被这番索命论吓成神经衰弱的。除非是完全狼心狗肺的,可惜李益还没那么坏。

霍小玉因为绝色姿才早夭而多被后人施以怜惜之意,李益却因此掩了才名,成了十足的负心人形象,虽然李益负心可恶,然而为此伤情而导致心理变态,一生中再没有快乐的日子。这种惩罚比死还严酷,我看他比因情而夭的霍小玉更可怜。

佛说人有三毒,贪,嗔,痴,霍小玉的死,难说是死在李益的负心,还是她自己的心毒。

如果说他们两个人可怜,那这故事里的另一个人——卢氏显然就是无辜了。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比起霍小玉自择才郎,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孩根本无权选择自己的婚姻,只有听天由命的份.

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。看李益的诗句,觉得他应该是个有情的人,我相信他是爱她的,只是因为世事侵袭不能够始终坚定,然而这一世的惩罚也够了,他送了她一命,她毁了他一生。人,在指责李益负心的同时,难保自己就坚如磐石。

爱情本就该是你情我愿,两不相欠的清洁,因为彼此付出也不计较,怨恨也应能饶恕,我欣赏的是霍小玉的刚烈,而不是报复之心,不知何日解了三毒,世人才得解脱?

目前这个主题还没有回复,或许你可以帮楼主加盖一层?

在回复之前你需要先进行登录
用户名 / UID
密码
Project Parasynthesis | Based on Discuz! 5.5.0 | Thanks to Livid
About | Help | Developer | N2Design
清除 Cookies - 联系我们 - 无名杂志 - Archiver - Mobile
Processed in 0.040120 second(s), 6 queries, Gzip enabled